二月天 > 历史军事 > 汉旌 > 第一百二十三章 诸葛亮的烦恼(八)

第一百二十三章 诸葛亮的烦恼(八)(1 / 2)

昏暗的相府内堂,诸葛亮埋首案间。

自先帝驾崩后的一场大病,他感觉自己往常的敏锐心性都钝暗了不少,故而看些文书,想要洞悉这段时间的蜀中情势。

黄乔、黄果的生母,亦是诸葛亮的贤内助妻子,黄月英端着一盏三枝青铜油灯到诸葛亮的案前,柔声提醒道:“夫君可别熬坏了眼睛……”

诸葛亮抬起头,伸手接过油灯,挪到自己的跟前,然后语气轻柔的谢道:“多谢夫人了。”

堂内的灯光稍稍明亮了一些,黄月英坐在诸葛亮的身边,为他递着公文书简,提醒道:“你派去新津的曹吏回来了,这段时间冶金治所公务繁忙,张君嗣需交代好事务,然后整理一些图册,明日才能回来成都。”

诸葛亮嘴角泛起一阵无奈:“如此正好,吾拖着这副病躯,也不能连夜召见张君嗣。”

将手中的竹简放下来,诸葛亮伸出手,按住了黄月英的手腕,带着一丝愧疚的语气说道:“倒是辛苦了夫人,还得替吾料理杂务。凭才能而论,孔明这丞相之位,委实没有夫人称职啊。”

黄月英却婉言谦辞道:“你我夫妇俱为一体,何必言此呢!这段时间倒是乔儿和果儿甚是辛劳,四处奔波不算什么,竟迎头撞上了黄元叛乱,若非临邛曲军候卫弘出兵援助,乔儿和果儿恐殒命矣!”

此话提醒了诸葛亮,问道:“听樊长元说,夫人似乎调看了那卫弘的公文档案,不知在何处?”

黄月英微微一笑,对着诸葛亮说道:“夫君,天黑了,即便找来公文档案看也繁琐,还上了眼睛,不若妾身说给夫君听吧。”

诸葛亮倒是没有多想,因为他早已知晓自家良妻有过目不忘之能,又心思敏锐,既然卫弘在成都引起这么多人的注意,自家良妻又岂能不知晓呢!

只听黄元英娓娓道来:“这卫弘,是蜀郡青城山人士,曾跟随隐士李意修行。”

“先帝东征孙吴时,曾问策于李意,李意见劝阻有性命之忧,便连夜逃了,只留下了道童卫弘,先帝便让卫弘作为护粮民夫随大军东征。”

“即猇亭之败后,卫弘自夷陵逃回蜀地,恰遇到回乡的益州郡太守正昂公,被带去了南中滇池,做了郡府主簿。今岁春被举荐为宫府吏,仅用三十六天获得外放为官的资格,被司金中郎将张君嗣要去,顶了临邛曲军候的缺。”

“卫弘在临邛做的相当不错,利用一种金瓜器物,能开山炸石,使得临邛矿山的产铁量陡增数倍,且爱护民力,体恤民情。妾身之前还怀疑他有收拢民心,有僭越人臣的嫌疑,可经由平定黄元之乱、辞去临邛曲军候这两桩事后,看来是妾身多虑了。”

“几日前,卫弘便回了成都,重新录了宫府吏的候用,也没差事摊派,现在闲赋在家。”

从黄月英口中,得知卫弘的背景后,诸葛亮沉思一阵,然后才询问妻子的建议:“依夫人来看,当对卫弘如何用之呢?”

黄月英显然是想好了答案:“卫弘立有平定黄元叛乱的战功,和临邛曲治理的军功,关内侯肯定是没跑了,问题在于应当授予卫弘何等官职,此子起身于州郡之中多任文职,可临邛曲一事又足以见此子的兵事之才,内政外军皆可一用,倒是和夫君颇为相似啊……”

心有灵犀一点通,诸葛亮闻黄月英一言,抚须笑道:“夫人的心意是说,吾应该将卫弘此子收为弟子,带在身边悉心培养?”

诸葛亮说完,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谬。

最新小说: 晚妆媚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始皇尸变,祖天师也得跪!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三国:封地1秒涨1兵,百万铁骑绕京城 天下长宁 永乐皇孙:外挂朱元璋,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,真是为了考清华 三国:卧龙姐夫,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秦: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!

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,请下载APP继续阅读。APP内容更加精彩,期待你的到来。点击确认开始下载。